透过爱奇艺的困局,抖音做对了什么?

透过爱奇艺的困局,抖音做对了什么?

开宗明义的说,互联网的三大关键指标,时间,时间,还是时间。时间在哪里,用户就在哪里,商业的机会就在哪里。因为,时间就代表流量,而流量是互联网商业模式里,唯一的资产。互联网公司,所有的努力,都指向流量,指向源源不断的流量,指向精准的流量。

今天我们之所以重提爱奇艺败局,还是想系统的理清楚,爱奇艺是怎么被抖音击溃的。是的,在爱奇艺这场裁员后,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溃败。而在这场溃败中,爱奇艺或许只是最先打头阵的,其他长视频平台正在行进的路上。

01

对移动互联网,

从战略到战术的稳准狠

在深潜atom看来,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四个重要的节点

透过爱奇艺的困局,抖音做对了什么?

△移动互联网

硬件来说,当然是iPhone开启了这个时代。iPhone的出现,点亮了手机设备发展的方向。甚至,基于iPhone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,Apple反向重塑了整个移动互联网。这一点,怎么说其实都不过分。当然,智能手机的普及,肯定是各大厂商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
从3G到4G的跃迁,完成了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基建工程。如果没有网络的提速,智能硬件的发展速度和想象力,也不会像后来我们看到的那么大。也正是这种基建的完成,让移动互联网从图文化时代加速进入到了视频化时代。一方面是数据传输的速度提升了,一方面是数据使用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了。

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对于移动互联网形成的催化因素,就是微信,具体来说,就是微信红包。微信是国内第一个在移动端形成“网络”的超级App,尤其是借助微信红包的社交裂变,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毛细血管的打通。更重要的是,它以极低的成本创造了议题设置,让几乎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。而且,凭借“钱”,在这个超级App里创造了新的社交信任。这个最直接的结果,就是让既用手机也用PC当生产力工具的人群,和纯手机用户开始无缝链接,原来没机会上网的那部分用户开始大量涌入新的流量池。
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推荐算法。这是谷歌主导的技术和方法论。上述的天时地利人和,综合作用下,推荐算法成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上大放异彩的技术工具。它极大地降低了新触网人群如何上网的需求。

在移动互联网刚刚被当做议题讨论时,互联网产品经理们对“上拉”和“下滑”这个动作的解释和理解是,虽然移动终端的屏幕狭窄,但是通过“上拉”和“下滑”这个动作,屏幕可以得到无限的延展,他们还在讨论交互逻辑的一致性。但如今看来,主导“刷屏”这个动作的核心逻辑,是和最优解法,当然还是推荐算法。这种努力,在古典互联网时代,就已经显现出了端倪,各大门户希望能根据阅读喜好和阅读习惯,给用户个性化的页面和内容。但那个时候,这种构想,并没有实际可以落地的技术来支撑。

从这四个维度去看视频网站,你会发现,它们一直处于迟钝的状态。当别人拥抱新技术的时候,它们在鼓吹要成为中国的YouTube和奈飞;当别人讨论如何多快好省的进行内容分发时,它们在按照时间长短讨论视频的类型。在这场复盘中,最大的错愕在于,起步很早,一直以来都以技术公司标榜自己的视频门户,在推荐算法面前,显得毫无还手之力。

在以上四个因素促成的巨大的流量池里,原本各家都是有机会去分一杯羹的。但决然的战略、战术懒惰,让他们丧失了对新事物应有的敬畏和探索。大量的流量成本,和内容采买成本,回头去看,都是聚沙成塔的徒劳,关键是聚不起来。

02

内容生产:喊口号,也给工具

短视频平台,崛起过程中,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,它们主动给用户创造玩法和工具。

让用户成为创作整体的期待和鼓吹,如果追溯,几乎可以上溯到土豆网。但那是DV时代,普通人连工具的门槛都极难跨越,还谈什么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,注定只能是观众。

短视频平台,充分发掘了手机的视频功能,而且把剪辑彻底傻瓜化了。最主要的是,对于叙事方式和创作逻辑,短视频平台也给用户降低了门槛。你可以拍同款,可以体验一样的玩法和滤镜。

透过爱奇艺的困局,抖音做对了什么?

△抖音

这就造成了一个奇观,那就是新触网的用户,不仅很快就找到了内容消费的集散地,而且在工具使用上,很快就追平了原来所谓的“精英用户”。整个内容生产的天平,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倾斜。最重要的是,抖音吸取了快手的教训。因为对于内容生产而言,往上比拼的是专业性,往下其实就是各种匪夷所思的下探,比如塞泥鳅、炸粪坑。

而造工具的意义就在于,能给那些有心创作的用户,一个往上攀登的抓手。才能促进内容生产的良性循环。

而和MCN的合作,其实在微博时代就已经成熟。平台们在就意识到,自己离不开内容,但如果自己去做全部的内容,这就是一个无底洞。只有想办法让内容实现“货币化”,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冲塔者,哪个系统设计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越合理,哪个平台就越容易涌现出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

爱奇艺也有新片场计划,也在商业化上面和很多合作伙伴有过努力和探索。但核心的问题是,这些都不是深度绑定。当内容创作者弱小时,他们需要爱奇艺这样的平台;当他们做大做强时,他们会根据几家具体开出的价码来决定具体和谁合作。而具备社交属性,货币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粉丝数量的短视频创作者,迁移起来的成本就更高,也轻易不会做这种尝试。

爱奇艺的宿命,似乎被写在了那句对iPad的纠结里——“买前生产力,买后爱奇艺”。曾经通过对这个纠结的强绑定,爱奇艺把自己和iPad追剧捆绑成了标配。问题是,现在,还有多少人在iPad上追剧呢?就连iPad也在这几年的时间里,在迅速的向着生产力工具的属性努力。

时代抛弃谁,其实都没有什么鲜明的情绪。但你回头去看,它一定在某些时候,给过你清晰的指引,只是你视而不见。

亲爱的凤凰网用户: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,建议升级浏览器

第三方浏览器推荐:

谷歌(Chrome)浏览器 下载

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